近期有媒体盘点了雷军在2024年立下的两个目标:一个没能实现,一个超额完成。
当时雷军放出豪言称,2024年小米手机要超越苹果和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,同时要实现小米汽车的量产。
如今2024年已经过去,小米手机12%的增速在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增速最快,却依然排在三星、苹果之后位居第三位,虽然和三星以及苹果的市场份额差距只有3%左右,却是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鸿沟。而小米汽车在2024年4月正式交付后,在8个月的时间内交付了13.5万辆,超额完成了目标。
小米汽车2024年平均每月交付1.7万辆,蔚来平均每月交付1.85万辆,小鹏平均每月交付1.58万辆。而蔚来和小鹏已经成立十年,小米汽车成立只有3年,推出新车只有一年,这样的成绩已经让友商“瑟瑟发抖”,更不说雷军还给小米汽车定下了2025年30万辆的销售目标,这意味着小米平均每月要交付最少2.5万辆,压力山大下众多车企开始学习小米,甚至李斌开始学习雷军的直播方式。
小米汽车的销量超出市场预期,直接带动了小米的市值。BT财经梳理发现,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上市,当日小米开盘价为14.70港元,截至2025年2月7日收盘,小米股价为42.45港元,小米市值就像坐上了“狂飙”的火箭,股价累计涨幅189%。期间市值增加了6968亿港元。截至2月7日,小米市值1.066万亿港元,成为仅次于腾讯和阿里的港股市值第三高的中国企业。
进入2025年小米股价就一路上行,累计涨幅已超过20%。全球范围来看,小米市值仅次于特斯拉的8.63万亿元和丰田的2.15万亿元,在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中排名中高居第三,将奔驰、宝马等一众知名车企踩在脚下。据富途全球榜单所示,小米集团已经从“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”,正式迈入全球100强企业名单,超越波音、招商银行等巨头。
雷军逆袭的不仅是小米汽车和小米的万亿市值,或还有近在咫尺的首富之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