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回购什么意思?浅析逆回购:银行与央行间的“短期借贷”
逆回购的定义
逆回购,是央行向商业银行进行短期借贷的一种金融工具。它与正回购相反,正回购是央行向商业银行出售债券,逆回购则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出售债券。
逆回购的运作机制
逆回购的运作流程如下:
1. 协议签订:央行与商业银行签订逆回购协议,约定借贷金额、期限和利率等条款。
2. 债券出售:商业银行向央行出售债券,债券品种一般为国债或央行票据。
3. 资金借入:商业银行从央行借入资金,资金来源为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。
4. 债券返售:在逆回购到期后,商业银行以约定的价格从央行购回债券,偿还借入资金。
逆回购的用途
逆回购的主要用途包括:
调控货币供应: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,起到扩张货币供应的作用。
稳定金融市场:当市场流动性紧张时,央行可通过逆回购向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,缓解市场压力。
管理流动性:商业银行可通过逆回购调节自身流动性,满足日常运营和应付监管要求的需要。
逆回购与正回购的区别
逆回购与正回购是两种相反的金融工具:
| 特征 | 逆回购 | 正回购 |
|---|---|---|
| 操作主体 | 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 | 央行向商业银行借款 |
| 资金来源 | 基础货币 | 商业银行资金 |
| 债券所有权 | 商业银行持仓至到期 | 央行持仓至到期 |
| 目的 | 吸纳流动性、调控货币供应 | 释放流动性、收回货币供应 |
总结
逆回购是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一种短期借贷工具,在调控货币供应、稳定金融市场和管理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它与正回购有着本质的区别,在操作主体、资金来源、债券所有权和目的上存在差异。